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如何化解家长的焦虑

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如何化解家长的焦虑

钱江晚报 高路

  义务教育阶段,可能家长以后不会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了。据报道,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有关情况。《评价指南》明确,义务教育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杭州市凤凰小学“一张‘无分’成绩报告单的评价故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被点名表扬。

  这引起了家长的广泛讨论,一些家长急了,担心看不见分数、不知道自己定位,学习盲目性大了。一些家长则发问,在目前的升学体系下,大家最终都得过中考、高考这几关,“不公布成绩和排名”等举措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撼动“唯分数、唯升学”的地位。

  家长的担心问到了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核心,也问到了多年来横亘在素质教育上的巨大障碍。

  “不公布成绩和排名”在小学阶段推行起来阻力小,在初中阶段阻力大。小学现在实行的是公民同招,民办摇号,机会均等,不需要拿成绩说话,升学择校的压力已经基本没有了。可是初中三年最后是要面临中考的,“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如何落实、家长是否认可,面对的压力就比较大了。

  此外,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后,又该如何科学如实地反映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呢?以前有考分和排名,一目了然很直观,但现在,又该如何体现呢?不公布成绩不等于不需要测评,而且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也需要一个测评来衡量一下这个学期掌握得怎么样,所以,需要在成绩以外想一个更好的办法来取代。

  浙江一些地方采用的是等级制评价,比如,规定优秀的、良好的和合格的各占比多少,只要比例设置合理,也一样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整个学习情况。这也是国外一些学校的常用办法,不提供直接分数,但提供参照。

  可是一旦进入升学考的背景下,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中考一分之差能落下好几十名,十分之差就可能落下一个档次了。这个时候,粗线条的等级制事实上是无法反映出这种差别的。也就是说,同样是优秀,这个优秀和那个优秀相比,差别可能还挺大。同一所学校是这样,不同区不同的学校也可能存在差别。这个时候又该怎么办?这正是现实之中比较难操作的原因。

  大家对公布成绩和排名比较依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公开可以激励形成齐头并进的学习氛围。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都深知竞争有利于成绩的整体提升,也自然知道把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公开成绩和排名这样的方式公之于众,对部分学生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这个平衡又该如何把握,同样不可回避。一些学校用的办法是对个人公开,但是对大家保密,这其实也是一个可行的折中办法。

  家长们的焦虑可以理解。在教育改革中,评价体系的变革就如同指挥棒,指哪打哪,所以需要格外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保护,学习的基本规律也不能背离,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开动脑子多想点办法,而不是一禁了之。

  适度的竞争并非坏事,不要动不动视作洪水猛兽。内紧外松,不对外公布了,但学习的标准不能降低。任何时候,教书育人、追求更高的目标是不会变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