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8日,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一幼儿园的午休时间,一位老师 在巡视时发现一名幼儿脸色异常,呼唤无反应。老师立刻大声呼救,其他老师纷 纷赶来,有人迅速拨打 120,有人跑去拿幼儿园配备的科曼 AED。在等待救护车 的过程中,老师们迅速按照 AED 的指示进行操作,对幼儿进行了心肺复苏和除颤, 为挽救幼儿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此次紧急救援案例,为校园配备 AED 的政策推行提供了鲜活例证。
目前,教育部已联合卫健委印发《校园安全应急设施配备指南》,明确要求幼儿 园、中小学及高校必须在教学楼、操场、宿舍等区域配备 AED,每 2000 名学生 至少配置 1 台,且需保证 3 分钟内可达。广东省在此基础上细化规定,要求民办 幼儿园与公办学校执行统一标准,未按期配备的将影响办学许可证年检。
这类政策的核心价值在于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儿童心脏骤停多因先天疾病或 意外,且体重较轻,普通除颤设备风险较高,而校园配备的专用AED 设有儿童模 式,能自动调整电击能量。案例中,若幼儿园未配备 AED,仅靠心肺复苏难以应 对幼儿复杂的心脏状况。
政策同时推动了校园应急能力升级。如今,多地要求幼儿园教师、学校校医必须 考取 AED 操作证书,每学期开展应急演练。这种“设备+培训 ”模式,让校园成 为儿童安全的坚固防线,也为教育行业注入了生命至上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