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的守护时刻

小学校园的守护时刻

陕广教育在线 佚名

  2024年10月7日课间操,番禺区一小学的操场上,四年级学生小琪突然在跑步时摔倒。体育老师陈老师立刻抱起她,发现孩子脸色苍白毫无反应。他抱着小琪冲向教学楼,值班老师早已取来AED等候在楼梯口。陈老师按照儿童模式提示贴好电极片,随着设备“滴滴”的提示音完成操作,小琪的手指突然动了一下,被随后赶来的救护车接走时,已经能微弱地睁开眼睛了。

小学校园的守护时刻

  在政策层面,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广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规范(暂行)》明确要求,每所学校(含幼儿园)校(园)区至少设置1台AED,对于大型校园,应按照“3至5分钟内调用”原则,结合学校面积、布局实际适当增加配置。这一政策并非孤立存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曾提出,要在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AED。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同样着重强调了加强公共场所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备的重要性。

小学校园的守护时刻

  学校作为重要的公共场所,增设AED不仅是对学生生命安全的切实保障,也能让家长更放心地将孩子送到学校。同时,这也能在校园内营造关注生命健康的氛围,通过日常的急救知识普及和演练,让师生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在学校这类公共场所配备AED,是构建安全校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更是对相关政策要求的有力践行,彰显了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