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秦腔唱响新思想”成为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载体

用“秦腔唱响新思想”成为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有效载体

宜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 田雅楠

  “喂,是咱县戏曲协会李主席不,善家河、偏桥村、思弥村都唱秦腔了,咋不来我村唱呢?得是怕我村人不管饭吗?”这是今年县戏曲志愿服务队队长李世轩接的最多的电话内容,老李在不停致歉回复时,总少不了一句话:“咱村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村不,是我们就优先考虑,不是,肯定是你们村在文明实践工作上有短板,找你们的支部书记议议、、、、、、”。

  今年以来,宜君县各实践所(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一传一讲秦腔唱响新思想”如火如荼进行。在遍布全县10个实践所,20个示范实践站传唱成为新理论、新思想传播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成为我县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大亮点。

  一、用秦腔经典剧目唱响新时代

  “饭养身,戏养心。”宜君县位于陕西关中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自古以来群众就喜爱秦腔。一首首经典剧目,在群众中传唱了上千年。欢快的锣鼓敲起来,熟悉的戏曲唱起来,年初以来,县戏曲志愿服务队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村居群众带来了一场接一场的文化盛宴。《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边区好》等一幕幕经典曲目轮番上演。戏曲志愿者用专业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技术,生动的演绎着秦腔戏曲故事情节,将戏剧张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主持人铿锵有力的穿插“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语金句引得现场群众发出阵阵叫好声和鼓掌声。村民纷纷赞誉:“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好了,‘戏曲进乡村’这让我们老百姓的精神也“富”了起来,希望更多的文化活动可以走进乡村,为我们的生活添姿加彩。”

  常态化戏曲进村,顺应群众需求,增强群众参与度,用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产生活的方式,让老百姓足不出村、钱不出兜欣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让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走进村居,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秦腔理论宣传宣讲接地气、有活力、有温度。

  二、让戏曲志愿服务弘扬主旋律

  1.为秦腔剧目赋予时代新内涵,让戏曲传唱丰富群众新生活。在宜君村居,有这么一句话——“说的讲的不如唱的跳的记得住”。结合当下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特点,宜君县创新政策理论的宣讲方式,转变以往念文件、搞宣讲、读报纸的“老三套”做法,结合群众爱唱爱听秦腔特点,探索出“学习实践科学理论与生活习惯相结合、宣传宣讲党的政策与文艺活动相结合、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与喜闻乐见相结合、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五个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并创设了“秦腔唱响新思想”戏曲志愿服务项目,以县戏剧家协会志愿者为骨干,村居秦腔自乐班为单位组建“秦腔唱响新思想”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为秦腔传唱赋予新的使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2.让民族文化承担时代使命,搭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有效载体。为使秦腔新唱内容与党的创新理论同频共振,宜君县在全县倡导鼓励秦腔曲目编写,编唱理论快板进行传唱。重点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语金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惠农政策等创作成快板、眉户等,其中自创自编自演的秦腔本戏“三喜临门”创铜川近二十年来先例,脱贫攻坚路上“卖猪风波”剧目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像尧生镇尧生村秦腔爱好者张秦峰一样,宜君县很多群众从理论宣讲的受众转变为秦腔理论宣讲的宣讲者、参与者和志愿者。

  已经年过花甲的戏曲志愿者李世选信心满满的说:“今年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组织戏曲志愿者录制了几十首学党史小视频,转发分享后效果很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利用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通过秦腔曲目征集、比赛、传唱,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听党话,跟党走。”

  秦腔传唱,宜君用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传就开的方式,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村居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