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这个过程,对孩子和家长们来说,都是一次挑战。良好的入学心理准备能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入小学这件事,形成乐观的态度、积极的情绪和稳定的行为,为较快融入小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应该怎样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帮助孩子更平稳、更顺利地迈入新阶段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陆港二幼大一班家长是怎么做的……
入学心理准备
乔梓轩爸爸: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育方式、学习时间、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入学后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小学,作为家长,我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帮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轩轩属于好奇心很强的孩子,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性。我会鼓励他多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一起玩,和他们一起聊他们班上或者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比较敏感,我们千万不能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划能力、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是很好的学习能力,平时我会和他一起制定一些计划,然后监督他完成;针对他感兴趣的方面,我会和他讨论、争辩,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3.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学后,老师会以教学为主、生活为辅,孩子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会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要学会体谅家人,帮助奶奶、妈妈做一些事情,让他有成就感、满足感。
入学心理准备
乔梓轩爸爸: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形式、教育方式、学习时间、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入学后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小学,作为家长,我在日常的生活中比较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帮助孩子建立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轩轩属于好奇心很强的孩子,这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共性。我会鼓励他多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一起玩,和他们一起聊他们班上或者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比较敏感,我们千万不能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
2.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划能力、专注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是很好的学习能力,平时我会和他一起制定一些计划,然后监督他完成;针对他感兴趣的方面,我会和他讨论、争辩,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3.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学后,老师会以教学为主、生活为辅,孩子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我会要求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还要学会体谅家人,帮助奶奶、妈妈做一些事情,让他有成就感、满足感。

杨小希妈妈:
孩子马上要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了,其实作为家长,我的心里是有点紧张和焦虑,但更多的是期待。我希望我可以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给孩子传递出轻松、愉快的情绪,让孩子也能够期待马上到来的小学生活。
其实在数月前我的内心还是很焦虑的,焦虑的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生活自理方面;第二是文化知识方面。面对这两方面的焦虑我原准备让孩子在入小学前的这段时间重点学习,强化一下,但是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事与愿违,孩子并没有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反而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产生的一点点抵触情绪。于是我跟孩子马上停下来,我们需要复盘一下,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孩子马上要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了,其实作为家长,我的心里是有点紧张和焦虑,但更多的是期待。我希望我可以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给孩子传递出轻松、愉快的情绪,让孩子也能够期待马上到来的小学生活。
其实在数月前我的内心还是很焦虑的,焦虑的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生活自理方面;第二是文化知识方面。面对这两方面的焦虑我原准备让孩子在入小学前的这段时间重点学习,强化一下,但是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事与愿违,孩子并没有朝着预定的方向前进,反而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小学产生的一点点抵触情绪。于是我跟孩子马上停下来,我们需要复盘一下,找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后来有机会参加了了幼儿园组织的线上《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听完专家的话,我有了一点方向,比起文化知识的衔接,幼儿心理的衔接更重要,所以我慢慢地转变了思想,希望让孩子从心理上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让孩子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习惯,让孩子发自内心的期待小学生活,只有这样,孩子在小学学习的阶段才会更有自主性,才会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孩子才会更快乐,这才是我们希望的。
倾听习惯
张沛姿妈妈:
老师经常会和我说起张沛姿倾听习惯很好,作为妈妈我很欣慰,这六年的日夜付出还是能看到一点点光的。回想我们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童年,所以我也很珍惜孩子仅有的这几年时间,希望她能真正开心、健康的长大。
倾听习惯
张沛姿妈妈:
老师经常会和我说起张沛姿倾听习惯很好,作为妈妈我很欣慰,这六年的日夜付出还是能看到一点点光的。回想我们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童年,所以我也很珍惜孩子仅有的这几年时间,希望她能真正开心、健康的长大。

关于倾听我大概分析了一下,我在家和张沛姿一直有个习惯:经常会相互说一下今天发生的事情,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不高兴的,不高兴的还得相互分析、相互鼓励。这个习惯我们上个学期还把它放在我们的每日计划里:每天晚上躺床上聊天20分钟,我基本都是以一个小孩的语言和她聊天,说她喜欢的、积极向上的。她很喜欢这个聊天计划,现在晚上只要有时间我也会陪她聊会儿。小孩的问题特别多,大到宇宙星系、环境保护、理想愿望,小到和同学的磕磕碰碰,不管是什么事情,我都认真地听,认真地发表我的见解,不会的有时候还得查资料给孩子解答反馈。
总之,我们要多陪陪孩子,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敷衍!并且,鼓励她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
张贺晨妈妈:
在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上,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耐心地去听孩子说话,不要轻易打断他,也不要心不在焉,一边看手机一边回复孩子,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外,成人要耐心地去听她讲,让他慢慢地描述他做一个事情的过程,然后给予肯定的回答。
总之,我们要多陪陪孩子,多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敷衍!并且,鼓励她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
张贺晨妈妈:
在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上,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耐心地去听孩子说话,不要轻易打断他,也不要心不在焉,一边看手机一边回复孩子,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
另外,成人要耐心地去听她讲,让他慢慢地描述他做一个事情的过程,然后给予肯定的回答。

当然也要让他有自己的空间,让他玩他喜欢的东西,比如拼图,不管拼得好与不好,家长一定要给予他肯定的回复,这样孩子就会有一定的积极性,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他也非常认真去完成。
最后,给孩子培养一些爱好,如欣赏音乐、阅读,久而久之倾听能就慢慢成为一个习惯。
窦若豪妈妈: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行为,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多鼓励、多沟通。
最后,给孩子培养一些爱好,如欣赏音乐、阅读,久而久之倾听能就慢慢成为一个习惯。
窦若豪妈妈: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行为,作为家长我觉得应该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多鼓励、多沟通。

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就让他哭出来,哭是帮助孩子排解哀伤情绪的方式。他哭的时候,我会静静的在旁边陪同,等他情绪稳定了和他聊天,耐心倾听他说完,了解清楚原因并帮助他解决问题。此外每天我会花上一点时间,和孩子拥抱,抚摩他的肚子和后背,帮助他舒缓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这样会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当他发脾气的时候,我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再去引导他说出来发脾气的原因,先认同他、理解他,和他有共鸣,然后借助一些案例让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孩子的情绪多半也和家长有关系,如果家长经常发脾气,孩子也会是一个暴躁易怒的性格。我们能做的和要做的,是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多去倾听孩子,多去了解他未被满足的需求。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父母自身对情绪的管理也很重要。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时常引导他、帮助他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长期下来孩子的任何情绪都会很好化解。
陈煦润妈妈:
和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难的是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让他学会处理情绪。下面几点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当他发脾气的时候,我尽量转移他的注意力,再去引导他说出来发脾气的原因,先认同他、理解他,和他有共鸣,然后借助一些案例让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孩子的情绪多半也和家长有关系,如果家长经常发脾气,孩子也会是一个暴躁易怒的性格。我们能做的和要做的,是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多去倾听孩子,多去了解他未被满足的需求。
身教胜于言传,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所以父母自身对情绪的管理也很重要。在和他聊天的过程中时常引导他、帮助他树立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样长期下来孩子的任何情绪都会很好化解。
陈煦润妈妈:
和孩子在相处的过程中我认为最难的是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让他学会处理情绪。下面几点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案例,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大人首先情绪失控,甚至于动手,时间久了,孩子没教育好,自己还会产生挫败感。养成这种模式,后期和孩子的沟通教育更难。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首先父母要能够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
2.对孩子多一些尊重和认可。每个孩子性格不同,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点,希望得到更多认可和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情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孩子无意犯错和受挫败时多给一些意见和鼓励。
3.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跟我抱怨时,我会多多倾听他的想法,找到原因,学着换位思考,引导他感受到事情积极快乐的一面。当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理解和耐心,孩子自信了、阳光了,坏情绪自然而然就能轻易打败。
孩子们如待放的蓓蕾,时光的更迭和雨露的滋养会让他们不断成长。愿每个“准”小学生都能在校、园、家三方协同的呵护下,怀揣梦想,自信满满!
2.对孩子多一些尊重和认可。每个孩子性格不同,但是都有一个相同点,希望得到更多认可和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在孩子认真完成一件事情后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当孩子无意犯错和受挫败时多给一些意见和鼓励。
3.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跟我抱怨时,我会多多倾听他的想法,找到原因,学着换位思考,引导他感受到事情积极快乐的一面。当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理解和耐心,孩子自信了、阳光了,坏情绪自然而然就能轻易打败。
孩子们如待放的蓓蕾,时光的更迭和雨露的滋养会让他们不断成长。愿每个“准”小学生都能在校、园、家三方协同的呵护下,怀揣梦想,自信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