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皆课程,一个游戏、一个话题,一片树叶、一块石头,都有可能为孩子们津津乐道。当我们俯身倾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故事也就由此而生了。
为进一步推进教师对课程的解读和开发,推进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分享课程实施的优质经验,展现本月开展班本课程的成果,提升教创生和实施课程的能力。4月8日中午,狄寨街道第三幼儿园组织开展“班本课程”汇报展示活动。
一、叙说故事,展现课程魅力
小班课程——《“竹“”够精彩》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等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因此,老师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课程剪影
中班课程——《我们的“菇”事》
午餐前又到了孩子们自主才艺表演时间啦,逗逗给大家带来一首歌:“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你就躺板板,躺板板……”小朋友们也开心地一起唱了起来,赵子羽却大声的喊到:“我才不要吃蘑菇,蘑菇一点也不好吃!”贝贝:“蘑菇可好吃了,我喜欢吃蘑菇。”小辣椒:“我觉得蘑菇长的可好看,圆圆的脑袋,小小的身体……”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为了进一步了解蘑菇的奥秘,我们的“菇”事开始了……
《指南》健康领域中的教育建议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纲要》提出教育应“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所以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课程剪影
大班课程——《我是社区工作者》
在孩子们的交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话:“我家住在伍坊村,就在幼儿园边上!”“我家住在塘村,我和萱萱都住在那里!”“老师,你住在哪里呀?我们大家生活的这个地方是什么呢?”社区生活是幼儿生活中中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知道一个良好的社区需要大家的共同爱护。从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入手,结合他们的兴趣,幼儿们的社区探究之旅开始了。
课程剪影
二、现场研讨,展现专业风采
汇报后,在场的教师们结合自己的课程,从理念、内容、形式等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深度反思,并且对其他班级的班本课程进行评价并换位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们在思维的碰撞中重新定位班本的核心要素,在交流中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此次班本课程汇报活动不仅展示了教师开展班本课程的成果,而且增进了班级间的交流互动,形成互学共长的研究氛围,提升了教师在班本课程实施中对主题开展、推进和效果的反思、总结能力。学有所获、学以致用,教师们追随幼儿脚步,不断汲取经验,提升专业能力,将教育融入润物无声的自然中,让每个生命在温润美好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