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持续保持热度 “师范热”需要冷思考

师范专业持续保持热度 “师范热”需要冷思考

互联网 佚名

  师范分数线飙升了——飙到什么水准?用“进逼清北、碾压985”来形容,并不为过。据媒体报道,在天津、浙江、云南等省市,部属师范院校的专业组投档线飘红。以天津市高考提前批录取情况为例,211高校华中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高达692分,只比北大的705分低13分,这分数足以“碾压”一众985高校;211高校东北师范大学分数线也高达687分,与北京大学相差仅18分,不输东北任何一所985高校。

  实际上,“师范热”已经持续多年。统计显示,2018年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比例平均是18.3%;2019年则提高到33.4%,翻了近乎一倍。其中,比例最高的两个省份高达55.3%和49.8%,意味着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超过半数或者接近半数报考师范专业。回想过去师范专业曾和“农地矿油”等冷门专业相提并论,不少地方师范院校还要降分录取,其中的冷热对比令人感慨。

  师范分数线飙升,改变了生源质量,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从客观上来看,这是社会进步使然。如今,尊师重教已是全民共识,公众对教育师资越来越看重,“师范热”释放出积极的就业信号。然而,看待“师范热”需要多维视角。从某种程度上说,为了师范专业持续保持热度,当下需要“冷思考”。

  为什么?因为,从整体看,“师范热”的背后存在着冷热不均。一些地方师范院校招生还是遇冷,甚至有“掉档”现象。与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吸引知名高校毕业生争相应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还会遭遇招聘难。而要改变这些现状,仍需依靠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来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从今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采取定向方式,每年为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这将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从长远看,填补教师需求缺口需要一个过程。尽管教师需求量未来仍处在稳定的增长期,但教师需求缺口除了体现在“数量不足”,还体现在“质量不足”上。更何况,师范院校“招录热”不能和“从教热”画等号。从专业能力养成到真正形成职业认同,培育师范生需要“静待花开”。弥补师资质量上的缺口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让“师范热”持续热下去,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和职业成就感。唯有如此,“师范热”方能源源不断转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