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人民日报 周叶中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教育实践中,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树立“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回望历史,“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国震撼”的交响,无不凝聚着广大劳动者的智慧和汗水;生活的美好、社会的进步,莫不源于平凡艰辛的劳动。实践证明,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树立正确劳动观,学生才能真切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建成的,人民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从而更好地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观念。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形态和方式会发生变化,劳动内容会不断丰富,但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的重要手段,这一价值永恒不变。实现我们确立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我们要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树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的观念。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值得尊重和鼓励;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也都值得尊重和鼓励。让劳动创造成为时代强音,离不开价值的引领。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看不起普通劳动者,都不能贪图不劳而获的生活。在劳动教育中,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劳动分工和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学生切身感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倍加珍惜和爱护劳动者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就高校而言,加强劳动观教育需要在全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观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营造崇尚劳动的校园文化氛围上下功夫。唯有如此,才能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在校园里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