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讲述了一位一线语文教学骨干,在2020年秋季,奔赴西咸新区,参与新建小学建设发展的执教经历,并记录下了在开展支教交流工作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这些事例来自于教育教学生活,也是作者真实的感悟和体验。希望通过支教生活的分享,让更多的老师们能加入其中,为西安市教育质量的发展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有一天我的理想被风雨淋湿,你是否愿意回头扶我一把?如果有一天我无力前行,你是否愿意陪我一个温暖的午后?如果那是一个你不熟悉的家,你会不会把善良当做路牌?如果这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你是否让他酣睡不再彷徨?”这是我喜欢的教育纪实类节目《变形记》中的开场白。当我为一个个问题孩子重塑自我,重拾自信而欣喜时,更感动于那些来自农村交换家庭的孩子淳朴善良、渴望知识、懂得感恩的内心世界。我常常想,环境造就人。什么时候自己能到偏远薄弱地区去学习锻炼,在突破瓶颈,打破安逸,提升自我的同时,也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那里的孩子们点亮心灵之灯。幸运的是,这个机会终于在2020年的金秋来了!
九月,暖阳高照,丹桂飘香。受西安市碑林区教育局的委派,我分配至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文教园第一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交流工作。文教园一小,地处“丝路科创谷”,紧邻沣河西岸,规划占地59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平方米,是一所处处体现生态、环保、国际理念的现代化小学,这个金秋,刚刚起航。作为西安市教育大区的学科骨干,能参与到全市经济教育新区重点小学的建设发展中,我感到这既是一份光荣的使命,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与一小的师生们经历风雨、相互帮扶、携手并进、共同成长,度过了教育生涯中这段珍贵的时光。
故事一:快乐的采摘节
在文教园一小宽阔美丽的校园里,栽着几棵石榴树。经历了生机勃发,枝叶繁茂的春夏,在这个美丽的秋日,枝头上竟悄然结出了几个李子大小的石榴果。每天,我遥望着窗外的它们,就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娃娃,懵懂可爱。今年,由于学校是首次开学招生,这里的生源大多来自周边村镇、以留守儿童居多。刚来到这里,我曾经为树上的石榴娃担心过,孩子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好奇?他们会不会趁人不备,偷摘或打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每天的校园生龙活虎,热闹非凡,可是没有一个学生对石榴娃动过“歪念”。他们常常挤在树下,抚摸着树干,好奇地叽叽喳喳,时不时地用自己的小水壶给树浇水,或小坐片刻,比我还懂得珍惜。终于在大家的呵护下,石榴娃成熟了,它们颗粒饱满,红得发亮,有的竟迫不及待地“跳”下树来,孩子们更加视若珍宝,不肯捡拾。一天,在刘校长的提议下,我们师生代表,策划开展了一次别样的采摘节。在校长亲自剪下第一颗石榴后,大家也纷纷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将几棵树上的石榴剪摘了下来。你看,那铺着红布的托盘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可爱的红石榴,孩子们手捧托盘,满眼惊喜和自豪。我们将石榴按组分配,鼓励学生将第一次收获,亲自献给辛勤的老师们。刘校长、岳校长也将自己摘下的石榴放在了我的桌前。那一刻,我既荣幸又感动,这些来自农村、曾经被我认为没有见过世面、不懂得规矩的孩子,其实比城里条件优越的学生更懂得学习的不易、生活的美好。这个采摘节,就是一次别样的感恩教育、环保教育,比老师多少次苦口婆心地说教,更有价值!之后的一天,刘校长来到办公室,看到桌上摆放的石榴,诧异地问我们:“咦?为什么采摘下来的石榴,你们都不吃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舍不得!”
故事二:特殊的小祥
新学期开学后,学校特别重视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和规范培养,也委派我深入低年级组,协助两位主任,开展听课问诊、监督指导工作。我丝毫不敢懈怠,每天都穿梭在一年级的四个班级中。渐渐地,一个特殊的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叫小祥,个子不高,性格孤僻。因为没有学龄前基础,他喜欢一个人独处,没有集体意识。无论上什么课,一律不听,将书本涂画得五马六道,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全。常常因为他课堂上的突然“出逃”,吓得班主任小王老师哭鼻子呢。在掌握了小祥的情况后,校长组织我们,进行了专题讨论,为小祥制定出了适合的教育方法。每天学生入校,值周领导都会主动和孩子们打招呼,尤其见了小祥,大家都会分外热情,和他挥挥手,说声:“小祥,早上好!”。渐渐地,老师们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话语让小祥变得不再惧怕,当他第一次独立走入校门时,竟然羞涩地对老师说了声:“老师,早上好!”。晨读时,王瑛主任,常常在巡视之际,默默依在小祥的座位窗口,聆听他的朗读。有时候小祥读出了声,王主任便透过窗口,及时送上一个点赞的大拇指,这无声的奖励让小祥更加自信。课堂上,我常常单独坐在小祥的并排,一边关注老师的授课设计和组织方法,一边监督小祥的听课状态,不断提醒他注意坐姿文明、备好用具,打开课本,注意倾听。有时,我会有意识地用眼神引导青年老师,多给小祥表现的机会。传授老师班主任经验,做好家校沟通,走进小祥内心,蹲下来和孩子聊天,手把手地教他学会横竖撇捺……午餐时间,是小祥最开心的时刻。因为他拥有一项特殊的待遇,那就是可以和刘校长共进午餐。餐桌上,小祥既放松又开朗,叽叽喳喳地汇报着自己一天的收获和感想。刘校长总是故作惊讶并大力表扬,并承诺他只要有进步,就有小奖励,而且当天兑现!小祥的待遇引来了许多孩子的羡慕,没过多久,校长的餐桌旁便围满了吃饭的孩子,比开会都热闹,那融洽的氛围,开心的笑声让老师们都非常羡慕呢!前几天,美术老师发来,她欣喜地告诉我,如今的小祥不但遵守纪律,文明有礼,而且能主动完成作业,美术作品也画得有模有样……小祥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文教园一小教师集体的努力,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师爱,能成就孩子的未来;施爱,是教师迈向成功的阶梯!
故事三:一节好课的“三磨”
文教园一小的教师团队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这些来自于师范类院校本科班的九零后老师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教学特别渴望。但由于经验的欠缺,在规范管理、品质教学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领导班子经过研究,决定在学期内开展一次各学科“一课三磨,打造精品课堂”的教学研讨活动。作为支教的骨干教师,我责无旁贷,主动加入了二年级语文组的磨课历程中。选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经过商议,我建议大家选定语文教学中最难组织、也最没把握上好的口语交际课《做手工》作为授课内容,希望大家通过研讨交流,摸索出这类课型的基本方法。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接到任务后,我带领老师们积极开展了备课工作。我们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查资料、寻找适合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并约定每天下午必有半小时的研磨讨论。组里年龄最小的张珂蕾老师,更是主动请缨,按照自己的思路,搭建起教学的基本框架,并率先进入“一磨”探路。课堂上,她准备充分,自然大方,较顺利地完成了授课内容。但是,在研讨环节,我发现青年教师教学时间的把控不够精准 ,过度地关注自己的环节流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表达。经过修改,我们进入了“二磨”塑形。青年教师李华老师取长补短,将组里的智慧融入课堂,她认为既然是口语交际,就要让孩子们充分的表达展示。于是,她设计了多样的竞赛比拼,每个环节后都有及时的小奖励,一节课气氛活跃,亮点不断。但静下心来,我又发现,青年教师对课堂以内的教学内容非常把握,但对意外之音的处理,却显得机智不足。面对孩子的质疑,老师有时候会有躲避、绕开的心理。其次,发言者多为班级优秀学生,中等生、学困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参与性并不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如何驱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内在动力,学会表达的方法,才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在“二磨”研讨中,几位青年教师都特别认同我的观点,并希望我能走进最后的“三磨”展示。课前,组里老师们有的帮我修改课件,有的完善手工作品,有的剪贴奖励小花。大家的齐心协力,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和成长。课堂上,我用非遗传承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用小组竞赛鼓励学生表达,用击鼓传花活跃课堂氛围,用献上爱心贴纸增进同学之情。我用集体的成果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做到了传授方法与表达展示、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的和谐统一,整节课和谐流畅,令人耳目一新。最终组里打磨成型的这节优质课,也被选为了校级展示课,由青年教师李华代表,参加了沣西新城文教园大学区的观摩交流活动,受到了听课领导和老师们的共同好评。独行快,众行远。融入到这样的团队中,大家每天都是充实的,快乐的。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与刘校长畅谈中,我们谈到了一个问题。他问我:“如今,做教育应该做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那当然是抓质量、提成绩。”他笑着说:“你说得对,不过我更认为,做教育就是做情怀,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理想、知礼仪、懂感恩、爱学习、有担当的人,是文教园教育人的梦想。”如今在经历了丰富的支教生活后,我也非常认同这样的教育观念。情怀是教育的灵魂。这份情怀源自于教师对党的忠诚,对教育的热情,对孩子的关爱。做有情怀的教育,带给师生的,将是一生的财富。
支教时光虽短暂,但我从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虽然每天长途跋涉,辛苦奔波,但我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有着丰富的收获。我愿融入这个优秀的团队中,共同用责任撑起育人信念,用爱心滋养学生心田。相信文教园一小“给孩子最美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这一美好愿景,将在今后的一个个春夏秋冬中不断实现,也会不断收获桃李满天下的芬芳。
一段支教路,一生文教情!